时代更迭,万物互联;旌旗猎猎,战鼓催征。新时代浪潮滚滚,作为华夏青年,我们理应发奋图强作栋梁,终日乾乾助恒昌。
近日阅读了两个新闻,一则是钟南山院士寄语青年:“这世界属于青年,就让青年改变世界!”,李兰娟院士对青年寄予厚望。另一则新闻则曝光了一位清华学霸的每日计划表,这位来自落后地区的学霸虽家境普通,但却是当年的市级高考状元。这两则网络热帖引发了我的深思:中国青年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力军,而青年也越来越优秀。然吾辈青年是否做好了承担时代发展重任的准备,做好了劈波斩浪,行歌万里以再现强国锋芒的思想准备?
我进入大学已半载有余,回望这些日子,有进步,有突破,却也有懒惰与颓废。自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,我深刻意识到时代重任在肩,这份责任也激励着我焚膏继晷,不断前行。正如胡适先生所言——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,作为青年,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应担的责任,更应对自己今后的学业生活进行合理规划,在激扬青春中书写宏伟篇章。
自入学来我一直在思考:青年担当到底是什么?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决心,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,还是勇于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?我想,青年担当无定形,仅有一个前提条件:热爱国家。亘古通今,青年担当的体现无不是为国为家。《国家》一歌中唱道: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”。不论是《礼记·大学》所云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还是范仲淹所讲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乐而乐”,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。时代在发展,社会不断更迭,青年若要担起时代的责任,则必要一以贯之涵养好家国情怀。
青年担当是“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”。
李大钊用青春书写誓言——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。”李大钊的生命何其短暂,又何其伟大。年仅38岁的他燃尽自己的生命“为庶民求解放,一生辛苦艰难”,在法庭上大义凛然,不屈从于北洋军阀,最终英勇就义,壮烈牺牲。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,他选择投身革命,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,那是他的担当。不止李大钊先生,所有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而不断奋斗的人,都做出了他们自己的担当。他们燃理想之火照前路,聚青年之力创未来。
青年担当是“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”。
历史悠悠,大潮泱泱,中华历史五千年,古时圣贤如屈原作《天问》而“吾将上下而求索”;如孔子“为政以德”的思想为人民;如孟子为苍生而提倡“保民而王”。酌古御今,百年前,中国共产党启航于红船之上,带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。百年后,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,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。“无尽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和我有关。”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发展蓝图,展望今朝,青年人为铸就海晏河清、盛世太平的中国阔步前行,见证天心月圆,一片光耀。
青年担当是“莫让修芦碍月生,且任发展竞芳华”。
未来世界面临无数挑战,这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试炼。彩俏颐钦瓜肿晕业拇笪杼。古有曹雪芹“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写就《红楼梦》,今有樊锦诗凝一生光阴守护敦煌莫高窟的精美恢宏。她择一事终一生,从青丝到白发,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。正因有无数的人民铸就钢筋铁骨的中国,如今的我们才得以在太平盛世里恣意生长。
青年担当应“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,生逢其时必奋斗其时”。
我们走过了“高考”这座千军万马的独木桥,带着梦想在此处相遇,这是人生发展的新起点,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。作为青年,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,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,全面发展,担当起祖国富强和世界发展的重任。
但现在说献身国家未免有镌空妄实之嫌,不如先着眼现在,为今后的学业生活做好规划。
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;河出伏流,一泻汪洋。自古风云出我辈,我们自当如“天行健”,如“地势坤”。张载曾有言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诚哉斯言!且看新时代青年承华夏之姿,初心不改,砥力远航